新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就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部署,明白准确地提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发展”。 伴随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中国纸面石膏板行业走上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轨道。在这一时期,环保持续高压,国家产业政策逐步规范,新老国标交接、外部企业大量涌入等原因,导致纸面石膏板行业面临几大问题:第一,行业先进企业与后进企业的技术优势逐步缩小;第二,行业面临消费升级、品牌升级的改变;第三,噱头营销与有偿评选扰乱了花钱的那群人对石膏板产品的认知。 2020年将是影响中国纸面石膏板行业迈向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年份,面对以上问题,为了树立行业高标准产品标杆,摒除噱头营销、有偿评选等不良影响,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发起“中国纸面石膏板重点品牌产品质量监测年”活动,并邀请第三方权威检验测试的机构——国家建筑材料工业装饰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认证中心提供检验测试服务。为保证检测的公平公正,所有检测样品均为检验测试的机构市场抽检,确保检验测试数据有效且可查询,所形成的报告将定期发布并解读,以此满足广大消费者选材用材的消费需求,促进纸面石膏板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室内宜居环境的要求不断升级,同时也对装饰材料在环保与质量方面提出新要求。石膏板是以建筑石膏为基材,掺入适量添加剂制成的一种轻质建筑板材,凭借质轻、厚度薄、强度高、保温隔热、防火、隔音、施工方便、绿色环保等方面的优异性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材料之一。 目前,国内石膏板生产企业有300多家,各类型的石膏板品牌产品多如牛毛,如何判定纸面石膏板质量的优劣?什么样的纸面石膏板才是高端产品?这是困扰消费者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发布此报告的初衷。我们首次发布的抽检市场选择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具体信息如下: 检验与判定依据:GB/T9775-2008《纸面石膏板》(现行国家标准)、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元素限量》 目前纸面石膏板品牌种类繁多,我们基于市场占有率、产品用量、用户口碑3个指标,选取目前纸面石膏板市场普遍认定的重点品牌“龙牌、泰山、顶诺标准版、C牛普通板、可耐福”为抽检对象。五大品牌简介如下: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新建材)是世界500强中央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所属新型建材产业平台,2005年与2016年北新建材通过两次收购泰山石膏股权,占据60%市场份额。龙牌是北新建材旗下拳头产品,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标准比较成熟,产品主要面向高端市场,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广泛服务于人民大会堂、奥运会、世博会、城楼粉刷等国家重点工程。 泰山牌作为纸面石膏板高端品牌“黑马”,其生产企业泰山石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石膏)在全国23个省区市设有50多个子(分)公司,是专业的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石膏板生产企业,独自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多年来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在业内创造数个第一,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就是泰山石膏自主研发的,近年来泰山石膏品牌策略逐步由中低端迈向高端市场,成绩斐然。 C牛普通石膏板就是圣戈班旗下产品,圣戈班(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圣戈班集团,集团自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市场,其石膏建材产品在三家外企中市场占比最大,近年来由于不断增加宣传投入,产品的用量与用户口碑都呈上升趋势。 可耐福创建于1932年,总部位于德国依普霍芬,是世界领先的建筑系统与绿色建材的制造商。在欧洲,可耐福旗下各个品牌几乎成为该领域顶级产品的代名词。近年来,可耐福的战略目光逐渐投向经济迅速发展的亚太地区,包括中国、澳大利亚、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在内的国家均设有可耐福的生产基地或办事处,为亚太市场提供更加及时、同步的产品供应和技术支持。 顶诺标准版是优时吉博罗旗下品牌,产品用量与市场占有率比前几家略低。该企业由博罗集团和优时吉集团共同组建,总部在马来西亚,在石膏板、砌体和屋面系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建筑产品和建筑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是从选购纸面石膏板的要点之一。在检测过程中,尺寸偏差包括“长宽厚度偏差、对角线长度差、楔形棱边宽度和深度”等项目。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本次采用的检验标准为现行标准,其中规定“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从外观质量检测来看,五个品牌均符合国标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品牌中圣戈班C牛普通板采用颜色纸。此前,石膏板护面纸面层染色的问题受到了行业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现行的GB/T26204-2010《纸面石膏板护面纸板》和JC/T443-2007《纸面石膏板护面纸板》的标准中,均未对护面纸的颜色加以规定,这就让一些纸面石膏板的生产企业钻了空子,通过对纸面石膏板过度包装、对纸面石膏板染色处理等方式,蒙蔽消费者,进行歪曲、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由此,根据我国的国情及行业现状和问题,及时、加快相关标准的修订是行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所以目前在修订中的新国标将“护面纸不应使用颜色纸”加入研讨范围,修订后的国标很可能将护面纸颜色的规定列入其中。同时,针对纸面石膏板过度包装的问题,标准中应规定不应进行ONP挂面,取消定位点线,取消端头封边包装,提倡简约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制造施工、确保石膏板清洁生产绿色产品、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隐患。 在“长宽厚”的数据中(如图1),其中龙牌、泰山、C牛普通板(圣戈班)、可耐福的厚度偏差均为正偏差暨+0.1mm~+0.4mm不等,只有优时吉博罗的顶诺标准板为-0.1mm,产品都达到国标要求。但从目前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厚板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目前正在修订中的新国标,也将厚板作为重要讨论议题。纸面石膏板被公认为是消纳固体废物,尤其消纳脱硫石膏和磷石膏的主力产业,提升板材厚度可加大固废的消耗,更换厚板化也有企业提出,增加板材厚度生产成本与能耗会升高,在纸面石膏板的生产过程中,有一项重要的流程:烘干,从某种程度来讲,厚板较薄板在生产过程中单位能耗与成本更高,部分企业在国标可控范围内适当降低板子的厚度来降低成本,但从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来计算,以上述五大品牌生产企业为例,厚板化提高的成本与能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挑选石膏板要从外观质量入手,而石膏板施工好坏则取决于“对角线长度、楔形棱边宽度与深度”。 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是产品迈向高端的必经之路,以上三项检测在施工体验中体现最为直接,同时也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石膏板产品后直观感受的途径。从图2中可以看出,五个品牌都在国标范围之内,其中泰山、优时吉博罗、可耐福在对角线长度差与楔形棱边宽度数值一致,龙牌与圣戈班此项目数值略高。目前国标对角线mm,楔形棱边宽度范围为30mm~80mm,楔形棱边深度范围为0.6mm~1.9mm,超出此范围则会影响产品施工,严重的将出现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纸面石膏板绿色环保且轻质高强建材,这就涉及到面密度与硬度。纸面石膏板面密度与硬度是一对相对平衡的数值,一般来讲:面密度越高,纸面石膏板的硬度越高,剪切力(握钉力)越强,同样石膏板的重量也会相应地增加。因此国标对面密度与硬度有严格的界限:“在面密度≤9.5kg/m2的前提下,硬度≥70N。”在图3图4中详细列出五个品牌的面密度与端头棱边硬度的对比。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品牌相比,泰山、龙牌、C牛普通板在面密度与硬度值上表现较好,其中泰山面密度与硬度平衡性最好6.3kg/m2的面密度,端头与棱边硬度分别达到161N与144N,顶诺标准板虽然在面密度上最低,仅为5.6kg/m2,但硬度上也是最低,仅为102N与105N。 目前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技术创新是以轻质高强为主,轻质石膏板质量性能优点主要有:节约石膏、能耗、成本、运费;有利于生产线提速,生产效率高;保温、吸声性能更好,挠度小;便于装运和施工(切割、钉装、造型)。所以,降低纸面石膏板面密度的同时保证强度,将两者做到完美平衡,这将是我国纸面石膏板与国际接轨的一个突破口。 在历年试产监管总局的抽检过程中,断裂荷载是重中之重,因为纸面石膏板90%不合格产品在断裂荷载上都存在问题,断裂荷载是衡量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断裂荷载如果达不到标准要求,石膏板会极易变形、开裂甚至断裂。今年“3·15”期间,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纸面石膏板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4批次不合格产品均为断裂荷载不符合标准。在更早之前,重庆地区抽检也曾出现断裂荷载不合格而导致吊顶塌落事件。 消费者在选购石膏板时认为石膏板越厚、越重,质量越好,这是一个消费误区,石膏板的重量与质量没有直接关系,这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发泡工艺,高品质石膏板为球形泡且发泡均匀,在这种工艺下生产出来的纸面石膏板不仅质轻且强度也很高,反之生产工艺水平落后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由于发泡不均匀,只能增加面密度寻求增加强度与硬度。 图5详细列举了五个品牌纸面石膏板横向与纵向荷载平均值与最小值,国标要求纵向断裂荷载平均值≥400N最小值≥360N,横向断裂荷载平均值≥160N最小值≥140N,五个品牌均达到国标要求,且数值较为平均。 图6中所显示的是放射性检测结果,可以看到五个品牌都在国标(内照射≤1.0外照射≤1.3)范围之内。目前,装饰材料的放射性、甲醛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但其实,选择正规品牌的纸面石膏板无需担心这一问题,因为石膏作为天然绿色原材料,其放射性几乎可以不计。但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里规定:石膏板需检测放射性,所以在本文中才单独以图表形式呈现。 综上所述,本次纸面石膏板以北京周边市场为目标的抽检情况良好,龙牌、泰山、顶诺标准版、C牛普通板、可耐福等五大品牌各项检验测试的数据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龙牌作为国字头品牌体现了大企业的实力,泰山作为品牌黑马也有上乘的表现。我们将持续关注纸面石膏板重点品牌产品质量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