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国际米兰
华体会国际米兰

领航中国·牢记嘱托看变化

时间: 2024-03-20 05:03:34 |   作者: 油漆系列

施工工艺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2014年3月,习在兰考调研指导工作时,提出了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牢记领袖嘱托,我省深入推动县域治理“三起来”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涌现出了一批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探索走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以县域治理“三起来”推动县域高水平发展之路。

  从这些撷取的示范县(市)中,窥见的是县域治理“三起来”的河南实践,映照的是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竞进河南。

  新郑市是河南县域经济排头兵、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在全国总实力百强县(市)最新排名中列第37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致富”。作为河南县域经济排头兵和郑州市非流动人口最多的县(市),新郑市强健“产业筋骨”,在强县与富民中让发展成色更足、幸福指数更高。

  “之前从没想过会跟太空中使用的导线日一大早,迎着明媚春光,新郑人吴英豪像往常一样骑上电动车去上班。“从家到企业也就十来分钟,离家近,挣得也不少。”她说。

  一杯热奶茶,让在新郑综保区工作的陈兰婷感觉生活“真甜、真美好”。 徐聪 摄

  在位于薛店镇的郑州航美国际智慧城里,有一家国内唯一具备航天级全系列高性能铜合金丝线自主设计生产能力的企业——河南云锦空天特导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校毕业的吴英豪就在这里工作,她每天盯着仪器和电脑,为一根根导线做拉断力、伸长率测试。

  “一根导线”开辟新产业,“一支水针剂”闯出新天地。全国30%市场占有率的水针剂产自新郑。而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水针剂则占到全国市场规模的15%至20%,年生产能力可达20多亿支、产值超11亿元。

  从一线包装工、灯检工、质检员到车间主任,新郑人张绘丽在这家企业已经干了21年,“90%的一线员工都是本地人,在家门口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企业在发展,日子有奔头。”

  “现在,提起密胺泡沫,不光想到巴斯夫,还会想到峰泰。”工作在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90后”新郑人张超峰感到很自豪,“产品紧俏,订单不断,大家越干越有劲。”

  位于和庄镇的这家企业,由归国留学生创立,在10年的摸爬滚打中发展起来,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各项专利225项,其产品密胺泡沫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小泡沫”在高铁、国产大飞机、航天、舰船等“大国重器”制造中派上了“大用场”。

  “一袋料包”在新郑“链”出了大市场。“味道创新也是新质生产力,全国各地客户都来我们这里‘寻味’呢!”郑州烹小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米高洋说。

  县域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郑韩大地,乡村振兴步履铿锵,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以前到处打零工,如今不出村进工厂,收入稳定,家和地也都能兼顾,挣的不比在城里打工少。”辛店镇史庄村村民郑明甫说。

  产业是强县富民之本。近年来,新郑市深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紧紧围绕“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重塑以现代食品、生物医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高水平发展实现新突破。2023年,新郑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004元、30657元。

  阳春时节,走进新郑,深入城乡、企业,一张张笑脸如沐春风。这笑脸映射出新郑兴产业、强县域、富百姓的“发展密码”。

  强县与富民共生共荣,强县为了富民,富民才能真正强县。在强县与富民之间,最强力的“硬支撑”恰恰就是产业。

  牵住发展的“牛鼻子”,新郑市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实力,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产聚人兴业,城乡贯通融合,一幅“强县富民”的时代画卷在黄帝故里铺展开来。

  淇县从始至终坚持以开放招商、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为抓手,做大做强“两新两优”主导产业,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引领,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淇县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全国共同富裕百强县等国家级表彰和试点示范34项,省级以上表彰及试点示范79项。

  3月14日,在位于淇县的河南飞天生物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结晶果糖项目智能化无人值守车间,仅需操作人员点击电脑屏幕,离交装置、色谱装置等智能化设备便可有序运行,结晶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工艺最终变为医药级结晶果糖。

  这是飞天生物由传统粮食加工向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模拟移动床分离技术和立式连续结晶技术,生产医药级结晶果糖及副产品F55果葡糖浆。”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尚海介绍,这是国内唯一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医药级结晶果糖生产线,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医药级结晶果糖纯度达99.9%,可实现进口替代。

  淇县紧紧围绕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尼龙新材、生物制造、现代食品、纺织服装等“两新两优”主导产业,积极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这是由‘一根丝’串联起来的小镇。”在淇县特种尼龙小镇,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涛和记者说,“在这里,从切片、纺丝到半成品再到成品,数十家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尼龙66工业丝就地转化为20多种终端产品。”

  记者了解到,为抢抓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淇县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维化纤规划建设“一区四园一学院”的河南特种尼龙小镇,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通产业上下游、左右岸。目前,尼龙小镇已累计入驻27个项目、投产19个项目,由一条尼龙66生产线多个产品系列,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丝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脱模布生产基地等。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强则百姓富。淇县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打造强县富民新引擎。该县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瞪羚”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65家,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速鹤壁市第一。去年,全县各类民生支出1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保障有力有效、可感可及,实现强县和富民相统一。

  从产业园区到项目建设现场,从智能生产线到施工一线,记者在淇县采访时,总能感受到一股“热辣滚烫”的精气神。今日之淇县,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尼龙新材、生物制造等“两新两优”主导产业均被纳入全省“7+28+N”产业链群,标注了其发展的全新高度。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把握县域治理特点、规律,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格外的重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与效益。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淇县明晰“两新两优”主导产业,创新“链主企业+政府平台+资本助力+产业链”招商模式,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强县富民之路。

  西峡县紧扣民富县强、幸福西峡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十大行动”,经济社会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12.9亿元,经济运行综合考评居南阳市第一。西峡县被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等,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河南省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等。

  西峡拥有林、药、矿等特色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2013年,西峡县明确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目标,提出建设以特钢、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

  出口订单生产忙 2月20日,位于西峡县的河南瑞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生产订单产品

  如今,位于五里桥镇慈梅寺村的西峡县众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涡轮增压器分总成领军企业之一。然而十年前,公司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荒坡。在西峡县,像众德公司这样在荒坡上成长起来的企业还有很多,被称为“荒坡上的工业奇迹”。十年间,西峡工业总产值从417亿元增加至803亿元。

  工业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夯实了强县根基。十年来,西峡县的经济实力慢慢地加强,全县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190.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12.9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3年的8.5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4.98亿元……

  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拉动农业的蓬勃兴旺。依托丰富的菌果药资源,西峡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按照“稳菌、固果、壮药”发展思路,以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为方向,构建现代化大产业,培育出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沿208国道百公里山茱萸长廊。

  3月14日,走进西峡县米坪镇中药材市场,中药材门店鳞次栉比,米坪镇是山茱萸主产区,漫山遍野的山茱萸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王世荣是米坪镇行上村的一名山茱萸种植户,去年他种植的山茱萸全部被仲景宛西制药收购,一年收入10万多元,在行上村,像他这样的“宛药供应商”有10多户。

  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峡县太平镇、二郎坪镇、寨根乡、丁河镇、米坪镇等地建设了20万亩的山茱萸药材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药农”的管理模式,通过和基地药农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极大地带动了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以工带农的典范。

  西峡县将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快速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出太平镇、双龙镇、二郎坪镇等一批文旅特色镇,创成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4个。2023年,西峡县接待游客1061万人次,综合效益58.9亿元。

  西峡县雄厚的财力背后是工业经济的坚实支撑。该县多年来锚定目标,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聚力四大主导产业,紧盯产业发展未来方向,实施“承接产业转移”招商行动、“延链强链补链”招商行动,充分延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龙成、宛药、西保、飞龙等一大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西排、众德等一批骨干企业茁壮成长,撑起西峡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工业发展的同时,西峡的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群众或进厂务工、或种养果菌药、或吃上了旅游饭,腰包越来越鼓。

  以工带农,以农促工,西峡县一手抓强县,一手抓富民,坚持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抓企业、强支撑,抓产业、强群体,加快建设民富县强、幸福西峡,成为河南省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舞钢市因钢而建、因钢而兴,近年来强化科学技术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了特钢及特种装备、精纺及纺织、文旅康养“一黑一白一绿”三大主导产业,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市等。

  3月15日,记者走进舞钢市银龙集团云龙纺织公司看到,在新上的智能生产线上,工业物联网平台犹如火眼金睛,不放过生产中的细微问题,实现了全流程质量监控。

  “智能生产线%,真正实现了提质降本增效。”银龙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佳男说。

  在舞钢市神州重工公司,先进的爆破技术让钢和钛、镍等不同金属紧紧“拥抱”,变身新型复合金属材料,应用于新能源、造船、航空航天等领域。

  近年来,舞钢市深入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增强县域发展动能,钢铁、纺织等传统主导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不断释放新活力。

  强化顶层设计,高规格组建市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研究出台支持工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科技创新资助奖励办法,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创新型企业。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8002万元,同比增长140.4%。

  打造优质平台,依托河钢集团舞钢公司的河南省宽厚钢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河南省特钢研究院,成功落地了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中原学者工作站等人才平台。

  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2023年,舞钢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1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9%,居平顶山市第1位。

  2023年,舞钢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瞪羚”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发明专利40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目前,舞钢市已形成从采矿到炼铁炼钢,再到复合材料、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钢铁产业集群是我省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正努力推动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产业年营业收入达500亿元以上。

  省社科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萍表示,舞钢市依托钢铁产业传统优势,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推动钢铁产业向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赛道升级,是县域紧紧立足传统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

  走进历史悠久的炼钢企业,走进近年新建的特种装备制造、新型金属材料等企业,记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关键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舞钢深入贯彻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尤其注重深化创新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持续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一项项难题被攻破,一家家创新企业涌现,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正在开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尉氏县历史文化厚重,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县依托毗邻郑州航空港的区位优势和协同优势,确立了“融入航空港、建设新尉氏”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汽车零部件制造、大健康等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以改革激动力、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3月14日,2024全国药品研发和投资并购合作大会在杭州举行。在医药企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尉氏县县长陈志刚作大健康产业推介主题报告,亮出了大健康产业高地的新“名片”,向与会嘉宾和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

  这是近期尉氏县又一次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展的重点推介活动。之前,围绕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该县已举办了系列推介活动,成效喜人。

  2月26日,尉氏县邢庄乡村民在一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赶制生产订单。春节过后,该县各类企业铆足干劲加快产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力争实现新春开门红。 李新义 摄

  “作为郑州航空港协同发展区,尉氏已成为河南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未来十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纵深腹地。”尉氏县委书记王红涛说,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这里是临港的战略要地、开放前沿,建设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更是必然选择和关键之举,“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适应航空港区和郑州大都市圈的发展需要,积极融入、全域融入、全盘融入,在融入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的尉氏,正处在厚积薄发的提升期、跨越赶超的黄金期。围绕“融入航空港、建设新尉氏”目标,尉氏县强力推进规划融入、交通融入、产业融入、文化融入、公共服务融入进程,倾力打造物流产业方阵、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方阵、科创走廊方阵,实现北连开封、西接港区、南部服务融港三面突破。

  县委、县政府聚焦改革促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智能审批,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聚焦开发区主责主业,剥离产业集聚区行政管理职能,推动园区发展提质增效、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完善项目招引退出机制,全面推进“标准地+承诺制”,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当下的尉氏,正全面加快动能转换,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两个主攻方向,橡胶、铸造、农副产品、棉纺、现代家居等持续巩固提升、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2+1”布局,推进主攻产业建链、主导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强链,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尉氏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干实干,真正的完成‘融入航空港、建设新尉氏’的目标,奋力谱写现代化尉氏建设新篇章。”王红涛表示。

  “尉氏县委、县政府郑重承诺:我们将始终坚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竭诚为客商朋友们提供一流的平台、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

  在近期举办的主导产业系列推介活动中,尉氏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都作出这样的承诺,以此欢迎更多标杆企业和行业精英来尉氏共占行业先机,共享发展红利,共赢无限“尉”来。

  尉氏提出,将打造全周期的开放高地,出台专门的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让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打造全方位的服务高地,从保障方面、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全面推行服务企业110制度,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说到做到。记者在采访中,从尉氏产业发展涌动的热潮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

  历史悠久的禹州,素有“夏都”“钧都”之美誉,如今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连年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科学技术创新等百强县(市)榜单,成功入选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市、区)。

  火龙镇刘沟村,一个远近闻名的豆腐生产村,过去像许多农村一样,房前屋后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现在,村里不仅配备了保洁员,还建起设施先进的废水处理站,“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的场景不复存在。

  游客在禹州市神垕古镇老街游玩。本报资料图片 西峡县寨根乡千亩香茹基地。 刘鹏 摄 鹤壁尼龙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张胜旗 摄

  像刘沟村一样,全市26个乡镇(街道)的678个村(社区),共配备了2700多名保洁员,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问题。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禹州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形成了以方岗镇全域和火龙镇13个村为“东核”,以神垕镇全域和磨街乡大涧村、刘门村为“西核”,以禹神快速通道为轴线的“一轴两核”示范片区发展格局,推动全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如今,全市打造人居环境先进村超过600个、美丽乡村235个,42个村被列入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吃”进去的是脱硫石膏,“吐”出来的是环保型石膏粉。3月11日,在位于禹州市陶瓷产业园的圣戈班绿色建材产业基地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劳作”,上料、研磨、成型等工序一气呵成,效率之高让人称奇。这个由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圣戈班集团投资建设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已正式投产,每年可生产20万吨石膏粉、4000万平方米石膏板,年产值12亿元。

  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撑力量。禹州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三大主导产业,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引力度,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蓄势赋能。去年全市162个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6.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2.6%。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禹州市农村公路通达率和城乡公交覆盖率均达到100%;建成神垕水厂、白沙水厂等5个水厂,90%以上的农村人口喝上了“丹江水”……

  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去年禹州市改扩建幼儿园11所、中小学21所,城乡教育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投资9.1亿元新建市立医院,投资3.1亿元扩建市中心医院病房楼,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从绿色铸造产业集群获批2023年度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到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再到钧瓷工业文化园入选“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禹州市在推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进程中疾步前行、捷报频传。

  作为一座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人口大市、产业重镇,禹州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为全省打造样板、提供示范。

  “先行”意味着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试验”代表着做过去没有做过的事。盘活土地资源,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也能入市交易;做优金融服务,让农地经营权也可抵押贷款……知重负重的禹州人,推出一项项创新举措,推动着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提速前行。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如今,在先行试验区建设的新征程上,禹州正以改革创新的锐气、一抓到底的干劲,走稳走好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之路,全力交上一份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优异“答卷”。

  睢县是中国制鞋产业基地、中国长寿之乡、国家森林城市、中原鞋都、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21年,睢县被授予河南省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称号。

  2023年,睢县实现生产总值261.8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位居全省第7位、商丘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居商丘市第1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居商丘市第1位。

  3月15日,走进位于睢县城关镇周庄村的制鞋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娴熟地使用缝纫机,对鞋面进行裁剪、缝制,一派繁忙的景象。

  制鞋车间负责人何厚美介绍,该企业依托睢县足力健制鞋产业园实行代加工,有稳定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订单,带动了附近5个村庄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制鞋工时间自由,工资按件计酬,工人多劳多得,一个月三四千块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员工周月荣说。

  乡村有车间,车间有订单,工人有活儿干,收入有保障。目前,睢县城关镇已建设乡村振兴车间5个,为足力健鞋业、嘉鸿鞋业、滕润鞋业等企业代加工鞋类产品,每年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年产值1200多万元,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年来,睢县抢抓国内产业转移机遇,聚焦城乡贯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制鞋、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持续稳中有进,探索出一条传统农区后发赶超、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睢县制鞋及鞋材配套工贸等企业达596家,年产各类休闲运动鞋3.5亿双,制鞋本地配套能力90%以上。依托制鞋等主导产业,盘活全县20个乡镇街道闲置资产,建设50多个卫星工厂和300余个家庭微作坊,打造品牌集聚、配套完善、就业强劲的百亿级制鞋产业集群。

  睢县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睢县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县域发展体系,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目前,睢县引进建设了静脉产业园,建成全省首家新概念污水处理厂;建成了“梦里水乡”保庙村、“文化艺术”土楼村等各具特色的时代新村,推动形成城区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城乡贯通融合为睢县经济社会插上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翅膀”。

  十多年前,睢县还是个农业大县。从2011年开始,睢县以“跳出睢县、放眼全国”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以制鞋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并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睢县制鞋业已从“零”基础发展到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596家,年产能3.5亿双,特步、足力健、李宁等知名品牌云集,富民产业在全县范围内遍地开花。阳新高速、商登高速贯穿全境,水、电、暖、气覆盖城乡,诸多发展动能激活县域社会经济新生动力,成为豫东平原上的一颗新星。

上一篇:黑龙江玉山白灰厂助力我国石灰行业更上一层楼

下一篇:2018-2023年我国环保石膏职业商场开展现状调研与出资趋势远景剖析陈述